
视频加载...
四川在线记者蒋玉菡视频吴峰校门
“专业名片”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也是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向)专业。在成都高新区“职业导向教育园”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独特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各类软件公司、信息服务平台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项目运维、IT业务流程管理等相关工作,具备“软硬结合、数据驱动”核心技术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月16日,四川在线记者走进位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成智融创产业教育园”。这座大楼位于成都高新区核心区,不仅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楼和实习基地,也有很多科技创新企业入驻。
在11楼的AI人工智能工作室,软件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黄文斌(音译)正在电脑前忙碌着。开学第一年,他学习了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大二的时候,他对专业进行了细分。黄文斌选择了人工智能方向。大二那年,他进了画室。工作室里有两名教师和六名学生。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了一些企业项目的研发。
软件学院教学场所。
楼层中央的大型LED显示屏展示了黄文斌的最新成果——AI智能控制成果展示墙。黄文斌做了现场演示。他通过手动操作和语音对话智能地与显示墙交互,比如下达指令,显示墙就会按要求显示。“与传统展示平台臃肿、不方便交互相比,我们的展示墙有很多创新和优势。”
黄文斌告诉记者,今年2月,经过4个多月的研发,这面智能控制成果展示墙终于完工了。它采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页面缓存和文件服务器技术,并已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专利。“能够和团队一起做这个产品从设计到研发,靠的是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实践。职业学院给了我一个实现职业梦想的平台。”
像studio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软件技术专业特有的培养模式。软件学院副院长简贤瑞介绍,软件技术专业在大力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建设了移动应用项目室、前端技术项目室等一批面向基础教学的项目化实训室,以及软件评测中心、大数据实训中心、人工智能模型实训中心等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训室。此外,专业依托“专业教育园”,引进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园区企业与专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打造企业课堂,不仅可以提供教学,还可以实现就业方面的支持。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智-BOE基地”。
简贤瑞把这种培养模式总结为“三维一体化”:教学现场与企业工作环境一体化,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项目一体化,教学导师与企业工程师一体化。大二上学期专业划分后,企业老师会参与教学。入驻“成智融创产业教育园”的成都永硕科技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刘家豪,每周给大二学生上两次“移动应用开发”方向的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而且善于与企业沟通,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据介绍,软件技术专业主要服务于成都打造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毕业2000多人。不仅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也保持在80%以上。
2020年9月,学院开设首个软件工程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专业。本专业与成都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一方面,借助软件技术专业多年项目教学的成果,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华为与成都理工大学、职业学院的深度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工程人才培养的标准,还可以提供复杂工程项目的实践,使职业教育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既能掌握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消息]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力:
李杨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在学校推进“双高”高校建设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关键时期,软件技术专业将准确把握新的发展阶段,立足区域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对标竞争,以质求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专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融入和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带领学校以“
软件技术教师朱卫平: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是教育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专业。自成立以来,它与成都高新区政府共同建立了一个高科技教育园区。行业协会和园区企业全程参与专业群人才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项目和环境中边做边学。选择软件技术专业,挑战高薪就业!
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黄文斌: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社会的技术支撑,软件技术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图片由学校提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ichen303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